语言是个神奇的东西,有源有流有脉络有套路,离开古代汉语,你说的话就会“漏洞接二连三”“错误层出不穷”
原标题:语言是个神奇的东西,有源有流有脉络有套路,离开古代汉语,你说的话就会“漏洞接二连三”“错误层出不穷”
古代汉语今在否?在!
不仅国内中学生要学,高年级留学生也回避不了。
当下的语言生活就是一个横截面——把大树横着锯开后呈现出的菜板式、年轮样的平面。语言正是一个多年代穿越并存的东西,汉语中有今有古,并不稀奇。
王宁先生(2001)指出要学文言文,是为提高语文素养而非套路写作。文言文中的常识教育是最基本的,也是本文的关注重点。
让古汉语专家带咱们来品味汉语年份酒吧,安徽师范大学的顾军老师开了个好头,搭了个好框架。古代汉语对当代语言生活的影响,涉及到古代汉语不同的子系统,主要是词汇、语法和语音。
古代汉语与当代语言生活
顾 军
古代汉语是我们的古人所使用的语言。表面看来,古代汉语似乎与我们联系不大,其实并非如此。下面通过词汇、语法和音韵的一些实例来看看。
一、词 汇
汉语中的一些词语(尤其是成语)来源较早,如果不了解其用法就随便使用,很可能就会出现错误。例如“不甚感激”和“正中下怀”。
有人请求别人帮助,想表达“感激不尽”的意思,却用了“不甚感激”,“甚”是“很”的意思,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。“不甚感激”就是“不很感激”,而“不胜感激”才是“感激不尽”的意思。
古代汉语中,“胜”有“完”、“能够承受,禁得起”的义项,且常用于否定式中,“不胜”就是“不完”、“承受不起”。因此,“不胜感激”就是“(再怎么感激都)感激不完”。另外,“不胜枚举”表示无法列举完,形容数量极多;“不胜其烦”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;“不胜酒力”和“不胜杯酌”指酒量小,承受不了;“高处不胜寒”指站在高处承受不起风寒,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。
如果你对别人说“不甚感激”,小心别人下次不帮你哦!
在前不久结束的欧洲杯足球赛小组赛中,葡萄牙与冰岛0:0握手言和,有报道称:“没运气!C罗头球正中门将下怀”(https://www.dongqiudi.com/article/188815)这里的“正中下怀”指足球被对方守门员抱在怀里,显然因不了解该成语的用法而误用。
“下”本来指“位置在低处的”(上下)、“等级低的”(下级),“正中下怀”的“下”用于谦称,表示自己的地位低,这体现了古代“尊人卑己”(对别人表示尊敬,对自己表示谦卑)的文化。因此,“正中下怀”表示“正合自己的心意”,一般只用作自称。如果用来表示“到别人怀里”这样的动作,便属于误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,这类误用还真不少。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古汉语知识,上面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
二、语 法
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则,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相对的稳定性。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语言,否则就会造成语言使用的错误,甚至导致语言使用的混乱。
有人使用“不尽人意”。例如:“《魔兽》电影美国票房不尽人意,首日票房仅1070万。”
其实,“不尽人意”是不合语法的,应当是“不尽如人意”。“尽”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副词,意思是“完全”;“如”是“依照;符合”的意思;“人意”指“人的初衷或者期望、意愿”。因此,“不尽如人意”指“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(甚至有悖于初意)”。显然,“如人意”是一个动宾结构,而“不尽人意”的说法是不通的。
当然,“尽”也有动词用法,如“尽兴/不尽兴”“尽情”“尽忠”“尽职”等,这几个“尽”都有“竭尽”的意思,与“不尽如人意”的“尽”用法都有一定的区别。(至于“白日依山尽”的“尽”,是“消失”的意思,与“不尽如人意”的“尽”差别就更大了。)但有可能正是由于“尽”作动词,后面能够跟宾语,才导致了“不尽人意”这种错误用法的出现。
“受益”是动宾结构,指“得到好处;受到利益”,固定搭配有“受益良多”“受益匪浅”,主要是指单方面、被动而愉快地接受益处,主语只能放在前面(某某受益),不能放在后面(*受益某某)。上图中的“受益你一生”违反了这一规则,也有可能是把被动的“受”理解成了主动的“授”,但汉语并无“*授益”一词。所以,不妨改为“养成读书习惯,您会受益终生”,这样更加贴切温婉。
由于语法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,所以与词汇相比,语法使用的错误相对要少一些,但也不可掉以轻心。
三、音 韵
音韵包括汉字发音的声母、韵母和声调。在教学中如能适当使用音韵知识,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。
关于汉语音韵,古人提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成果,例如清代钱大昕提出的“古无舌上音”。
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第五卷
辑录了丰富的音韵学史资料
古无舌上音,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只有“端”、“透”、“定”、“泥”这组舌头音声母,没有“知”、“彻”、“澄”、“娘”这组舌上音声母。简单地说,就是普通话中的zh、ch、sh等舌上音声母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并没有,是从d、t等舌头音声母中分化出来的。
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 ,署名是“嘉定钱大昕”。
了解这一点,对于学习汉语声母是有帮助的。
例如有的人分不清“绽、滞、郑(鄭)、战(戰)”等字的声母究竟是zh还是z。“绽、滞、郑(鄭)、战(戰)”都是形声字,“定、带、奠、單”分别表示它们的读音。根据zh、ch、sh这些声母是从d、t等声母中分化出来的,就能判断出“绽、滞、郑、战”等字的声母是zh,而不是z。
古人在音韵方面还有一些重要成果,对于我们的教学和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。
参考文献:
[1] 王宁2015 《我们为什么学文言文》, 见“李节语文清话”公众号 2016-07-13;原文《我们提倡什么——关于儿童读经和学写文言文的思考》,载于《人民政协报》,2001年9月4日第9版。
[2] 徐欣路 2015 《论传统文化教育的层次和文言文教育的功能》,《教育评论》第5期。
[3] 张寿康、林杏光(主编) 1992 《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》,商务印书馆。
作为乾嘉学派的大儒,钱大昕不仅学问好,书法也好!笔力圆润遒劲。
聪明的读者,您能认出这两幅对联的书体和内容吗?望留言告知。
还有,他著书立说时署“嘉定钱大昕”,为何在书法中却用“竹汀钱大昕”?
感谢顾军老师赐稿!
本文原题:古代汉语与当代语言生活
弘语堂,一个关注语言生活的平台,期待合作撰稿!
责任编辑: